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如何自己做籃球訓練 - 運球篇(一)
我的籃球生涯起步的很晚,大約從大學時才開始認真學習如何打籃球,在之前我一直是個排球選手,從個人興趣一直打到大學校隊,大概在大三那一年終於發現排球不是我的最愛,反而是可以自由運動的籃球深深吸引了我。從那之後籃球一直成為我的興趣,一直到現在大概打了也20幾年。
一般人如果不是接受過正統籃球訓練,那對籃球的認知大概是從看NBA,比較厲害的同學教導,三對三鬥牛經驗,或參加學校內外的一些業餘比賽中學習到的。大部分時間都在「Play」。下課跟同學打三對三,放假去籃球場找人鬥牛,或者看完NBA就衝到球場去練習一下那些高難度上籃動作,雖然灌不到籃,但總可以練習換手上籃、歐洲步、小拋投等等看起來很厲害的技巧。有些人把時間花在練輕功,在腳上、腰上綁沙袋跳躍,想增加20公分彈性看看能不能灌到籃。或者有同學有接受過正統籃球訓練,會跟他學些訓練方法,包含熱身、伸展拉筋、左右手跑籃、接傳球訓練、折返跑、左右移位、跳繩訓練等等。但是這些事通常是三分鐘熱度,做沒多久因為也看不到什麼成效,就放棄繼續跟人家Play,畢竟這樣比較好玩嗎,所以幾年過去,也許投籃準度增加一些,練就一兩招熟練的招數,大部分人就這樣玩籃球,等到年紀大一點時間越來越少體力又下滑,也就慢慢改用嘴來打籃球了。
一般人如果不是接受過正統籃球訓練,那對籃球的認知大概是從看NBA,比較厲害的同學教導,三對三鬥牛經驗,或參加學校內外的一些業餘比賽中學習到的。大部分時間都在「Play」。下課跟同學打三對三,放假去籃球場找人鬥牛,或者看完NBA就衝到球場去練習一下那些高難度上籃動作,雖然灌不到籃,但總可以練習換手上籃、歐洲步、小拋投等等看起來很厲害的技巧。有些人把時間花在練輕功,在腳上、腰上綁沙袋跳躍,想增加20公分彈性看看能不能灌到籃。或者有同學有接受過正統籃球訓練,會跟他學些訓練方法,包含熱身、伸展拉筋、左右手跑籃、接傳球訓練、折返跑、左右移位、跳繩訓練等等。但是這些事通常是三分鐘熱度,做沒多久因為也看不到什麼成效,就放棄繼續跟人家Play,畢竟這樣比較好玩嗎,所以幾年過去,也許投籃準度增加一些,練就一兩招熟練的招數,大部分人就這樣玩籃球,等到年紀大一點時間越來越少體力又下滑,也就慢慢改用嘴來打籃球了。
製作一個Arduino專案不只是寫code(二)
上篇最後講到要如何將電池連接到Arduino,這部份就開始跟電路有點相關了。一般說來一開始大家買的Start Kit(所謂懶人包)多半都是使用UNO配合麵包板跟跳線來連接電子相關零件,當然如果你是電子科系畢業又有豐富電子實作經驗的,以下這些內容就可以跳過啦。
關於連接線材大概會經過這幾個階段:
麵包板與公-公跳線(兩端都是針)開始需要公-母跳線(可能需要連接另外的電子模組)自己做線(外面賣的長度可能不符,或想製作多對多的跳線)開始焊接(有的電子模組沒有針腳需要自己焊接,或因為焊接比插線來的牢靠)自作排線 自作線材會需要一些工具,最基本會需要剝線鉗與夾線鉗:
右邊是剝線鉗,有各種口徑,這把是從AWG20(0.8mm)到AWG30(0.2mm),一般我們做小型電子設備大概用到AWG24(0.5mm)與AWG26(0.4mm)居多,要是沒這把箝子想用剪刀或其他平口鉗把電線皮割開,多剝幾次你應該就會受不了了,所以買些好用的工具可以讓你DIY之路順暢些,專案也不會因為工具因素而擱置。左邊那把是夾線鉗,是用來將端子固定在線材上的,這部份等會介紹杜邦端子時再說。
關於連接線材大概會經過這幾個階段:
麵包板與公-公跳線(兩端都是針)開始需要公-母跳線(可能需要連接另外的電子模組)自己做線(外面賣的長度可能不符,或想製作多對多的跳線)開始焊接(有的電子模組沒有針腳需要自己焊接,或因為焊接比插線來的牢靠)自作排線 自作線材會需要一些工具,最基本會需要剝線鉗與夾線鉗:
右邊是剝線鉗,有各種口徑,這把是從AWG20(0.8mm)到AWG30(0.2mm),一般我們做小型電子設備大概用到AWG24(0.5mm)與AWG26(0.4mm)居多,要是沒這把箝子想用剪刀或其他平口鉗把電線皮割開,多剝幾次你應該就會受不了了,所以買些好用的工具可以讓你DIY之路順暢些,專案也不會因為工具因素而擱置。左邊那把是夾線鉗,是用來將端子固定在線材上的,這部份等會介紹杜邦端子時再說。
留言
張貼留言